徐州汉文化学术资源网
您浏览位置 - 首页 - 服务 - 志愿服务
志愿者动态

内容详情

← 返回列表

12.5国际志愿者日“徐博志愿者万里行”

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,为丰富志愿者团队的活动内容,增加各志愿队、志愿者间的沟通与交流,增加对徐州下辖邳州文化古迹的了解,徐州博物馆志愿者团队于当日开展“徐博志愿者万里行”活动。


从徐州博物馆出发,经过一小时的车程,志愿者们来到了邳州博物馆。镇馆之宝——两根3余米长的亚洲纳玛象牙,一下就将我置身于史前文明之中,一件件动物头骨、门齿化石,这些只在教科书与电视节目中鲜见的珍贵宝藏,竟就一排排地摆放在我面前。讲解员绘声绘色地描述一件件文物,娓娓道来那一段段古代文明,无论是刘林遗址、西晋遗珍,还是下邳三帝、大汶口先民……文人墨客的一首首诗篇,千百年来文明文化的传承,都是关于千秋邳邑最好的教科书与宣传册。

临近中午,志愿者们来到了邳州展览中心。古代万千文明的堆积与沉淀,造就了当今现代邳州的勃勃生机。邳州之地,北连淮海经济区,南接长三角经济区,正处经济带与运河交汇之地。银杏的四季隧道、那山川与河流,正是古今邳州大地美的延续与传承。盛世长河下的浮沉,凝聚着一段段历史与文化熏染,就这样铺展在大家面前。

午后,志愿者们来到禹王山抗日纪念馆。到达禹王山脚的鉴湖,山林美景倒映其间,取名“鉴湖”,含以史为鉴之意。鉴湖岸边一块小平地上,摆放着三块黑色粗壮的石条,上面用白色字样分别注明“1937.07.07”“1938.04.22”“1938.05.18”三个日期。“1937.07.07”即卢沟桥事变之日;“1938.04.22”即滇军60军进入禹王山地区,与日军激烈交锋的首日;“1938.05.18”即滇军60军实施战略转移的日子。三块石条,刻下了中国人浴血奋战的史实;三个日期,浓缩了滇军在禹王山的战斗精神;深黑配白字,犹能感到其中的庄严肃穆。178级台阶,寓意纪念在禹王山战争中牺牲的排长以上军官178人。


走进馆内,大量的文物史料、照片图片,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以滇军60军为主的抗日军民参与的禹王山阻击战,也令我们重回那风雨飘摇、血腥危难的战争年代。及其普通的枪支弹药,简略的随身物品,无不在诉说滇军抗日条件的艰苦卓绝。但事实正是如此,他们正是靠着这异常坚定的爱国情怀,在如此简陋条件下奋勇抵抗日军进攻长达27天之久。唤取英灵毅魄,栉风沐雨,且在这里,仰望那保家卫国、奋勇捐躯的滇军将士。任何苍白无力的诉说,都抵不过这样的身临其境,一件件文物史料就放在你眼前,清晰的弹孔与被战火毁坏的物件,一切都是事实,一切都是民族危亡时中国人的缩影,以及那挺起的脊梁……

返程途中,志愿者们走进淮海战役碾庄圩战斗纪念馆瞻仰参观。印象最深刻的,是百万劳动人民为了解放战争胜利而作出的伟大贡献。淮海战争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,为了胜利,邳州人民以空前的热忱和伟大的牺牲精神,全力支前、破家支前,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动人乐章。“最后一口粮做军粮,最后一块布做军装,最后一个儿子进战场。”正是这样的爱国情怀,我们取得了战争的伟大胜利。还有淮海战役总前委成员合影,粟裕、邓小平、刘伯承、陈毅、谭震林,这一张合影,标志着战区力量的集结与统筹,从战略上争取了淮海战役的全胜,从组织上提供了保证。